鼎航海運公司_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浙江、江蘇、上海、安徽、山東、 河北、
                   山西、 河南、 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全國各地門到門海運
收藏本站

透過港口觸摸經濟脈搏

210
發表時間:2012-07-06 00:00作者:國內海運公司

作為港口,無論在任何國家,對于城市經濟的發展、區域經濟的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據有關資料顯示,全球35個國際化的城市,其中有31個是因為有港口而發展起來的國際化的城市。前10名的城市幾乎都是港口城市。有資料顯示,全球財富的50%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

  從長遠看,突破難題局面后,經濟終極還要趨于活躍。當前,交通運輸業特別是國內海運業適度超前投資和布局,也是未雨綢繆之舉

  從外部講,也有可抓的機會。固然對歐美出口碰到難題,但與東盟等國家商業表現不錯,不少企業正抓緊開拓多元化市場。在海內,穩增長政策帶來基礎舉措措施投資和消費增長。這也是運輸業的新機遇。

  面臨復雜局面,調整勢在必行。從運輸業內部,李盛霖提出,要千方百計緩解煤炭壓港狀況,處理好煤炭調進和裝船下水的關系。充分施展煤礦、鐵路、港航、海事、海關等合署辦公機制作用,強化產運銷銜接。鐵道部副部長胡亞東說,要強化貨源組織和裝車去向調整。在當前大宗品類貨源下滑的情況下,要對潛伏的高附加值品類貨源進行當真調查,制定專門的營銷策略。

  用電量方面,5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增長5.2%,增速比4月份高1.5個百分點。

  5月份我國進出口3435.8億美元,增長14.1%,單月進出口規模刷新去年11月創下的3341.1億美元的歷史紀錄。

  固然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仍舊較大,但進入6月份以來,種種跡象顯示出中國經濟趨穩態勢正在鞏固。

  “總體來看,煤炭壓港狀況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交通運輸各部分要高度正視,加強形勢研判和信息溝通,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切實做好煤炭運輸保障,確保國民經濟平穩健康運行。”李盛霖表示。

  交通運輸行業反映宏觀經濟運行形勢。切實做好運輸工作,是國民經濟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

  “海內要素本錢上升、外需萎縮以及商業環境惡化等多因素相互疊加,是導致前5個月出口低速增長的主要原因。而海內需求放緩,加工商業增速降低則影響入口增長。”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分析。

  同樣,港口吞吐量增幅回落也體現在進出口上。1至5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增長7.7%,也是相對低速增長。

  魯俊嶺說,電力需求變化一直堪稱經濟運行的“風向標”。在當前經濟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1至5月用電增速低于3%的有遼寧、吉林、浙江、重慶、甘肅等省市,5月當月用電負增長的有三個省市:上海、湖北和江西。

  “用電整體回落主要體現在二產、產業用電增幅回落,體現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副巡視員魯俊嶺表示。

  用煤量減少,直接反映在用電量上。1至5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961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8%,增幅回落6.25個百分點。

  “預計煤炭社會總庫存達到3億噸左右,相稱于一個月的全國煤炭消費量。”中國煤炭運銷協會運行處處長李昕說。

  根據電監會的數據,目前全國重點電廠存煤可耗天數達27天,處于歷史最高水平。

  “秦皇島港壓煤嚴峻,反映了現在電廠開工不足。本來鐵路可以運這些煤,但是電廠不接收,為此鐵路天天少開幾十列貨車。”李盛霖說。

  “水陸空”的嚴重形勢映射出電廠、進出口、內貿暢通流暢等各個行業的走勢,也是判定整個宏觀經濟大勢的重要參照。

  需求不足是最大難題

  以高附加值為主要貨源的民航貨運也不能幸免。今年前5個月,民航貨郵周轉量同比下降11%。5月當月有所趨緩,同比下降5.1%。

  “無貨可運”也波及造船業。今年以來,海內造船板產量一直在低位徘徊,1至5月,造船板產量同比下降超過32%。

  港口吞吐量是代表貨物進出口的重要指標之一。今年前4個月,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31億噸,同比增長7.5%,但增幅只有去年一半。

  作為“國民經濟的先行官”,今年前5個月國家鐵路貨物總周轉量比去年同期僅增長2.7%,在低位徘徊。到了6月份,全路日均哀求車又比上月大幅減少。

  秦皇島港的情景并非個案,整個“水陸空”出產運輸形勢嚴重:


  一是受海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影響,產業用電增幅回落,煤炭市場需求下降;二是入口煤炭增加,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減少;三是今年南方雨水豐沛,水電發電大幅增加,部門火電廠機組停機。

  交通部分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來,北方煤炭壓港情況比較嚴峻,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秦皇島港約占北方煤炭下水量的40%,擔負著北煤南運的重任。秦皇島港煤炭運輸既是宏觀經濟形勢的‘晴雨表’,也為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施展了重要作用。”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說。

  “水陸空”運輸放慢“腳步”

  交通運輸行業是整個宏觀經濟形勢的一個縮影,記實著宏觀經濟形勢的“冷”與“熱”。從去年開始,中國經濟連續5個季度增速回落。作為交通運輸行業的公路、鐵路、民航、港口、造船等行業也同此冷暖。

  一方面是辦理裝船手續的船舶大幅減少,另一方面,港口積存的煤炭卻越來越多。秦皇島港從6月初積存的777萬噸,迅速攀升到6月下旬的946萬噸,接近港口1000萬噸的存煤極限。

  新華網北京7月5日電(記者 齊中熙)7月的秦皇島港本該是一年中最忙的月份,這個中國“煤炭運輸第一大港”往年到了這個時候早已開始“迎峰度夏”,天天至少有五六十艘船等著辦理裝船手續,忙得工作職員“腳打后腦勺”。現在,天天來辦裝船手續的只有十幾艘船,工作職員難得有空坐下來喝喝茶、休息一會兒。

  水陸空運輸形勢嚴重 中國宏觀經濟面對特大難題

相關報道:

 “政府投資應精細考慮投資效率和當前的可承受能力,并集中于基礎舉措措施建設和民生領域。”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張二震說,“適度超前、效率較高的投資間接促進了消費、就業,但應選擇公路、地鐵等有利于晉升長期后勁的領域,避免低效率和重復投資的陷阱。”


 據顧云鳳先容,沿海港口鐵礦石壓港量近一億噸,為歷史最高,某煤炭大港煤炭壓港近千萬噸,為警戒水平。而寧波、廣州等港口在小商品商業的支撐下,卻顯得較為繁榮。

 ——能源港景心胸不如“民生港”,投資拉動一支獨大的弊端再次暴露,平衡“三駕馬車”關系的緊迫性再次凸顯。

 伴跟著港口“吞入”高附加值產品和高端設備,這些產品和設備大多“流入”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和開發區,形成工業集群。在江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現代化企業治理軌制和高新技術工業鏈令人線人一新。在東電廣電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資深總監范笑籍告訴記者,到年底,全部設備將完成組裝調試,屆時世界最大平板顯示器出產設備制造商將宣告正式落戶昆山。

 港口入口增幅有所擴大,伴隨而來的是入口產品加速進級。上海航交所信息部經理顧云鳳給出了一組數字對比:今年以來,我國商業中附加值高的產品相對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商業額有所增加。前5個月,電子、機械產品商業額增幅超過9%;而紡織品等初加工產品為7%左右,且增幅逐月下降。

 ——港口貨物“吞”快于“吐”,折射出商業結構優化,并且以技術進級引領工業進級的步伐加快。

 “我國外貿依存度處在50%高位,輕易導致世界經濟打噴嚏我國經濟就感冒,內貿挖潛不但能夠有效規避國際因素造成的影響,也是我國以促內需為抓手的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由之路。”湯敏說。近期,包括財政補貼節能家電消費、下調利息和存準率等在內的措施陸續出臺,社會普遍以為,此時推出這套旨在擴內需的“組合拳”,對我國應對外界不利因素、穩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寧波港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吳金坤說:“前5個月內貿吞吐量同比增長20.9%,增幅遠高于全港10%的水平。”還有一些港口,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不斷調整內外貿占比,內貿比例逐漸增加。

 ——內貿好于外貿,表明內需“藍海”廣闊,經濟的內生動力仍舊較足。

 港口吞吐量增幅普遍收窄,記者采訪中卻發現了不少亮點,這些特征折射出在經濟環境不景氣的倒逼之下,經濟結構的變化。


 觀察:三大特征凸顯 經濟轉型進級悄然顯現

 二是外貿企業面對著“內憂外患”,這將對我國的制造業實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以海內大型襪業企業浪莎襪業為例,據其董事長翁榮金先容,因為融資本錢、人工薪資、原材料本錢持續上漲,以至于今年一季度“有訂單也不敢出產,以免出產越多利潤越薄”。

 一是商業保護主義抬頭。就在5月中下旬的短短十幾天內,美國接連對我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和應用級風塔“發難”,征收反補貼稅。國際貨泉基金組織發出警示,下半年全球新興工業領域商業摩擦或將加劇。

 挑戰依然主要來自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已成共鳴。世界銀行最新一期《全球經濟瞻望》講演稱,發展中國家需做好長期應對來自發達國家經濟波動的嚴重挑戰。業內人士指出,兩大風險需格外提防:


 多家港口的負責人以為,跟著海內投資拉動措施跟進,形勢會有所改善。瞻望下半年,諸葛宇杰說:“不會立刻好轉,但也糟不到哪里去,平穩運行的可能性較大。”


 企業的喜憂反映了市場的景心胸,對于未來我國經濟的走勢,經濟學家湯敏說:“經濟基本面未改變,但不確定因素在增多。”

 還有一些企業視眼下為海外并購的良機。為大眾等汽車廠商配套的寧波均勝團體目前已完成對德國一家公司首期15%的并購。“中歐的中小企業有很強的‘基因適配度’,相互取長補短,才能走得更遠一些。”公司副總裁郭志明對記者說。

 另外一些企業選擇產品轉型進級搶灘市場。小家電出產商深圳艾美特團體前5個月完成銷售額同比增長24%。公司副總經理蔡正富說,自主立異研發的新型節能電扇銷量短期內突破15萬臺。

 一些企業則選擇“貓冬”,削減價格和利潤度過難關。浙江永泰圣誕彩條拉花廠的負責人陸建芝告訴記者,歐洲客戶對價格越來越敏感,一些產品提價0.1美元,訂單可能就“黃了”。“但究竟還有一些老客戶下訂單,但愿能一起熬過這個難題時期。”

 一位從事外貿童車批發的出產經營戶對記者說,生意好的時候都是搞批發走量,現在只要有人來買零售也賣。“今年上半年銷售額下降了50%還多,再這么下去攤位費都付不起,只能關門。”

 這種情況在采訪的企業中較為普遍,一些企業負責人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商城團體分公司信息開發部經理張香梅先容說:“前兩年發展很快基數較大,比擬之下,今年市場的經濟指數、客流量和資金流量都在谷底。”

 “往年這個時候天天來詢價的客人良多,現在要兩三天才來一個。”商場圣誕用品銷售大戶恒泰工藝禮品公司的業務員王小霞對記者說,“今年下單的都是老客戶,新客人很少,很失常。”

 外貿占比達65%的義烏小商品市場,6、7月本該是歐美圣誕季的訂單旺季,但記者來到這里時并未見到半年前客商熙熙攘攘、新品琳瑯滿目的景象,走在圣誕專區,偶然能遇到幾個采購商。

 在港口物流的另一端,大量依靠內外貿而生存的企業,“如魚飲水”地感慨感染著經濟的溫度。

 企業:心態各異,但愿能熬過難題時期

 這種增長不但得益于廣州港商業產品豐碩、結構較為公道,更得益于非洲、東南亞地區及俄羅斯等國家市場需求的增加,彌補了對歐商業的不足,保持了港口平穩運行。

 廣州港團體副總經理蔡錦龍先容說,前5個月,團體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13.6%,增幅比去年同期擴大了7.4個百分點。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7.7%。

 與之比擬,也有部門港口顯現出不同的景象形象。

 記者調研中發現,前5個月,多數港口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但港口吞吐量增幅比去年同期普遍有不同幅度收窄。以連云港港為例,上半年吞吐量同比增幅14.56%,比去年同期增幅收窄近8個百分點;上海港預計今年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個位數,比擬之下,去年這一數據接近兩位數;前5個月,寧波港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0%,比去年同期增幅縮窄6.2個百分點。

 “港口貨物吞吐量增幅回落與我國外貿整體趨勢是同步的。”在上海國際港務團體大樓29層的會議室里,團體總裁諸葛宇杰對記者說,“總體運行平穩,但要看到外部風險猶存。”

 “以前是船等碼頭,眼下是碼頭等船。”連云港港口團體有限公司副總裁喻振東向記者表達了相似的感慨感染。與海內其他很多能源類港口情況相似,在連云港港的碼頭附近,紅色的鐵礦砂和黝黑的煤炭堆疊在一起,數十臺紅色的大型橋吊略顯“清閑”。

 站在姑蘇港太倉港區和張家港港區的碼頭上,空氣中飄來陣陣的木材清香味,仔細尋去,千余平方米的貨場上隨處可見堆放整潔的木材。“原來木材到港很快就被貼上標簽,被下游企業和單位提走,現在是貨到了一兩周都沒人提。”港口一位負責人說。

 就在今年一季度,姑蘇港太倉港區的集裝箱吞吐量還保持著30%以上的大幅增長,高于很多同類港口;然而5月份開始,港口的貨物吞吐量泛起增速下滑,前5個月增幅比一季度收窄9個百分點。港口相關負責人預計,下半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可能在此基礎上繼承收窄。

 “看一個港口景氣不景氣,只需看橋吊是否繁忙、靠港船只多未幾、集裝箱滿不滿就可,眼下的情況不算樂觀。”姑蘇市交通局港口處處長徐明華指著遠處江面臨記者說,“經濟好的時候,良多船到港后根本靠不了岸,必需在幾里外就拋錨‘等位’,有時一等就要半天。”


 姑蘇港地處長江入海口咽喉地帶,以3.8億噸的年貨物吞吐量位列海內內河第一大港。記者走訪時,卻未見到以往貨輪成群等待進港的場面。幾公里長的岸線放眼望去只有兩三只小型貨船在裝卸貨物,貨場里鮮見運貨車來往。

 港口:“以前是船等碼頭,眼下是碼頭等船”

  這些港口坐落在中國的華東和華南沿海,它們據有全國近七成的外貿出口量,上下游有數以千萬計的外貿企業和市場。

港口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就要靠海運來支撐,因為海運的運量最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在港口周圍就變成了資源配置的樞紐。因此,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港口對于整合各種生產要素,發展各種產業集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近日走訪上海港、寧波港、姑蘇港、廣州港、連云港港等五大港口,透過這些“窗口”,觸摸經濟脈搏。

上一海運資訊:一船沉沒 9名船員獲救,長江泰州段兩船相撞致

下一海運資訊:交行融得境外資金22億元給青島港

分享到:
國內海運服務網絡
 
海南內貿海運
 
廣東集裝箱海運
 
福建省貨柜船運
 
浙江省貨柜運輸
 
江蘇省國內海運
 
上海集裝箱海運
 
安徽省集裝箱船運
 
山東集裝箱運輸
 
河北省海運物流
 
遼寧、吉林、黑龍江海運
各航線業務員聯系
 
 
ABUIABADGAAg0IbShQUogKGQ5AcwZjilAQ

廣東地區起運

海南地區起運

福建地區起運

浙江地區起運

上海地區起運

江蘇地區起運

安徽地區起運

山東地區起運

河北地區起運

遼寧地區起運

吉林地區起運

黑龍江省起運

全國業務聯系電話